点击查看
时间:2018-12-18
李庆青1990年7月毕业于河北轻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无机化工专业,9月分配到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化肥厂工作。历任岗位操作工、车间技术员、车间工艺副主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生产技术科长、分公司复合肥产品副经理、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正高级工程师、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创新成果:
李庆青作为一名基层生产技术人员,本着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原则,在产品开发、生产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积极创新、研发新技术。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技术创新成果有21项,参与完成的技术创新成果有16项;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技术12项、作为第二发明人的专利技术5项。
1991-2006年,李庆青主要完成了氮肥“第一、二换热网络,两煤变一煤”节能技术创新、造气循环水技术改造工作;完成的《降低渣残硫提高硫利用率》技术创新成果,将硫酸装置残渣中的硫含量由原来的1.5-2.0%降低到了0.5%以下。此技术创新成果荣获1999年度河北省石油化学系统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完成的《治理硫酸尾气改善环境状况》技术创新成果,将装置尾气中的SO2降低了85%以上,每年减排SO2230吨以上。该技术创新成果荣获1998年度河北省科技质量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持创新的“湿法磷酸化学一次脱氟技术”,使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湿法磷酸由传统的两次脱氟技术实现了化学一次脱氟工艺技术。该创新技术不仅缩短了生产流程、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使饲料级磷酸氢钙成本降低了220元/吨以上。该项技术创新成果2001年获得“衡水市职工经济技术优秀创新成果”、荣获2001年度“河北省企业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活动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到2012年主持创新的《全液相法高塔造粒生产硝硫基复合肥》技术成果克服了原有技术既消耗大量人力、需用众多动力设备、造成粉尘污染、生产的连续性还很低、生产的复合肥产品水溶性差不能用于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种植的缺点。该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技术专利,2013年获得了衡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度河北省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2011年主持的《液体硝酸铵的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成果,2014年被河北省评为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冀衡集团赛瑞公司以此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李庆青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完成了HG/T 4523-2013《硝酸铵溶液》产品标准的制订工作,使硝酸铵溶液产品得以迅速在行业中推广、实施。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硝酸铵生产装置中的冷却系统》、《高浓度硝酸铵溶液取样装置》分别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二、带领创新工作室的 人员实现集体技术创新
李庆青不但自己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带领公司的其他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一起创新。2014年成立了“李庆青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8项技术创新成果、3项授权的专利技术:主要有解决了新型硝硫基氮钾肥结块的行业内难题;为了降低氮氧化物对大气的影响,工作室创新开发出稀硝酸尾气减排新技术,该技术可将稀硝酸生产过程中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控制在50mg/m3以下,远低于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400mg/m3的要求;为了提高浓硝酸的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浓硝酸中亚硝酸的含量,满足军工、医药类高端客户的产品需求,工作室攻克了这一难题,产品中亚硝酸含量降到0.10%以下,远低于国标《工业硝酸 浓硝酸》GB/T337.1-2014中0.5%的要求。据此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李庆青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组织的GB/T337.1-2002《工业硝酸 浓硝酸》产品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
三、发表的论文著作及取得的专利技术成果
为了将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进行推广为同行业服务,经过对专业技术工作的总结,李庆青在《化肥工业》、《硫酸工业》、《无机盐工业》、《磷肥与复肥》、《当代化工》、《硝酸与硝酸盐》等专业技术刊物上发表了:《双加压法稀硝酸装置设计及运行总结》、《10kt/a20%发烟硫酸生产技术》、《对硫磺制酸一些问题的看法》、《复合沉淀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新工艺》、《高浓度硝酸铵溶液分析中的问题与对策》、《从技术、市场看硝基肥的发展前景》、《节能减排技术在双加压法稀硝酸装置中的应用》等12篇论文。
李庆青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一种硫基硝态氮肥的生产方法》、《硝酸铵废水处理系统》、《浓硝酸生产中酸性气体处理装置》、《结晶硝酸铵自动包装装置》、《无色浓硝酸生产系统》、《硝硫基氮钾复合肥生产装置》等11项专有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作为第二发明人的专有技术《自控式硝酸铵结晶机》、《低压蒸汽利用系统》等5项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