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3-11-21 13:30【字号:大 中 小】
地耳草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
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药用部位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鲜用1~2两,干用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利湿退黄
利湿退黄是地耳草入药后的重要功效,它是治疗人类黄疸和热恋以及痢疾等症的常用药,在需要时可把第二草直接煎汤服用,也能把它与茵陈和金钱草等能利湿退黄的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不过人们在出现痢疾腹泻时,只需要把它单独煎汤服用就可以,搭配其他药物会影响它的治疗效果。
2、清热解毒
地耳草性质寒凉,它能清除人体的内热也具有明显解毒作用,能防止人体内多种毒素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在人们出现恶疮或肿毒,等不良症状时,能直接把新鲜地耳草捣碎以后外敷在患处,就能让症状减轻,另外人们不小心被毒蛇咬伤时把地耳草研碎以后外敷还能尽快解毒也能让中毒后的肿痛消失。
1、治疗传染性肝炎
地耳草入药后不单能利湿退黄还能治疗人类的传染性肝炎,在治疗时需要把一两地耳草与一两茵陈搭配在一起煎汤喝,患者用药后肝炎症状能很快减轻,但在病情减轻以后也要注意隔离,以免出现传染。
2、治疗湿疹皮炎
湿疹皮炎是人类的高发疾病,它在出现后也能用地耳治疗,治疗时要把地耳草捣碎取出汁液,再把汁液直接涂抹在有湿疹或皮炎的部位,如果没有新鲜地耳草则可以把晒干以后的地耳草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的药液降温后可清洗患处,这样也能起到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
验方精选
①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